学校首页

媒体闽理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媒体闽理 > 正文

【人民政协报】许聪海:燃一束光,照亮人间坦途

发布人员:王惠兵 新闻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日期:2021-03-30 16:18:27


许聪海: 福建省政协常委,闽南理工学院副校长,中国侨联委员,华景慈善基金会主席,曾获“福建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王惠兵


第一次接触许聪海,是从福建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的一段访谈开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能谈谈对人才培养的心得体会吗?”


“我们不能一说人才培养就是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本科。但人才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出来?过去数十年,我们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所以光有提问和讨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努力进行人才‘破格’,技能‘破圈’,教育再‘破题’……”


热情洋溢,却又平和冷静,对教育话题有着犀利的思维且颇具创新性,是记者对许聪海最初的印象。但此次采访,真正走进他的“领域”,记者发现他的视野远不限于此。


■ 心里有一顶“草帽”


在滨海城市石狮宝盖山风景区山脚下,有一大片错落有序且橙白相间的建筑群,在绿树掩映中延展开来。这里就是闽南理工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的一所省级文明学校。


作为副校长,许聪海的办公室频繁有人进出,多是老师商讨事宜、报送文件。坐在椅子上的他,听人陈述时,仰头微笑、目视对方,听罢或快速回应或俯首签批。俯仰间,从容舒展的面容上,双眼炯炯有神,焕发着青年人的活力与自信。


近些年,闽南理工学院教学规模一再扩大,目前已有11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形成理工、经管、服装艺术三大学科群和专业群。“盘子”大了,许聪海要操心的事就更多了。尤其临近6月,又是招生季、毕业季,是学院工作最繁忙的时期。


让许聪海更操心的,是招生后面临的教书与育人问题。他认为,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育人为本,尤为重要,既要克服学生中学阶段养成的应试思维,还要重塑学生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从来不是教几门课程,认定一张文凭这么简单,而是要面向世界,培养有时代眼光的人才,造就能肩负起民族希望的人。”许聪海期待的是,学生愿学、会学、好学,进来时一个样儿,出去时另一个样儿。


多年来,许聪海脑海里“育人”的那根弦,如上了发条一般,始终绷得很紧。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中,他从不惜力。付出得越多,收到的回报也越多。


去年入春的一天,许聪海刚从西安高校调研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回来。


“许副校长,您还记得我吗?”循声望去,他看到了一张甜甜的笑脸。


来者叫林芳艳,是2015级学生,从闽南理工学院本科毕业后,就职于省内一家大型服装制造企业,现已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她特地趁着假期回到母校,看望许聪海。


“我读大一那年,在图书馆门口,您和‘草帽大叔’训过我呢。”林芳艳口中的“草帽大叔”,是许聪海的父亲,闽南理工学院的创办者许景期。


“父亲是穷苦的石匠出身,辍学后对失去学习机会一事一直不能释怀。”许聪海说,“草帽”不仅记录着父亲的创业历程,也记录了父亲不惜变卖家产,毅然投身教育事业的担当与奉献。


许聪海没想到,一顶草帽渐渐成了父亲许景期的标志。


师生们时常能看见许景期戴着草帽,眼神总是慈祥中带着坚毅和严谨,关注着校园主干道上来往的师生和交通安全。师生们口口相传,都喊他“草帽大叔”。


时隔五六年,彼时的具体细节许聪海已记不清了,只是隐约记得,那时他和父亲如往常一般,正在图书馆了解学生看书的偏好,恰好发现林芳艳比照书本,随意地在作业本上涂画设计。


“这位同学,你出来一下。”在林芳艳要离开图书馆时,许聪海叫住了她。


“那一次训诫,影响了我的一生。”林芳艳说,那天许聪海所说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要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她此后牢记于心。


“或许有时候,老师说的一句话,他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林芳艳说,她更喜欢称呼许聪海为“许老师”,他是一个总在不经意间帮助学生悟出真道理、提升精气神的老师。


深情尔尔,源于热爱。许聪海讲述最多的,也是他引以为傲的教书与育人的故事。


被问及未来要做的事,许聪海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说“教育”是他一生的事业。“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是的,最好的教育,从来都是一种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影响。许景期一直将草帽放在车子后座上,而在他言传身教下,许聪海将“草帽”放进了心里。


■ 把灯点亮


“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诉求,努力推动解决群众关注聚焦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在八闽大地上,时常能看见许聪海和父亲许景期并肩深入基层调研的身影,“老委员”带着“新委员”,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亲切感。


作为政协委员,许景期花费的时间、精力、心思,许聪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许聪海说:“从父亲身上,我学会应该如何做一名政协委员。”


“今年还是‘没客气’”,这是许聪海对福建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自己发言的评价,“要呼吁的事情还是很多”,这是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期待。


“没客气”背后数不清的调研,让许聪海看到了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弥合的一道鸿沟,那就是脱虚向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当前,受多重因素影响制约,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均衡现象,表现在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地区差异等多个方面。”


“没客气”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许聪海给出的建议是——支持各大高校协同发展。他认为,通过此举建立“一对一帮扶协同发展”模式,引导高校量身定制“一校一策”协同发展工作方案,细化一般高校重点建设任务,指导并帮助一般高校建设与发展,以全面推动福建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支持教育资源组合,促进高校特色发展,着重通过资源汇聚、政策叠加,引导本省高校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采访中,许聪海还热情地分享了自己手机的履职“专属”文件。里面排列而出的,是长长一串关键词。


“民办高校”“校企人才”“人才培养”……点开一个个关键词,里面提及最多的仍是关于教书与育人的建议。许聪海最擅长的,就是把教育问题与实践联系起来——


在《关于建立对民办本科高校人才支持机制的建议》提案中,建议建立公办高校、民办高校间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公办高校对民办高校对口支援共建机制,建立公办高校接收民办高校人员挂职、培训、访学机制和建立公办高校退休人才推荐机制,进一步解决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等“老大难”问题。


在《关于建立省级校企人才供需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议》提案中,建议建立福建省涵盖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校企人才供需数字化服务平台,将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形成人才供需数字化运行的长效机制。


每年,许聪海都积极参与各种履职活动。“数字福建政协云”App里委员移动履职提示更新的“小红点”,也是他难以容忍、必须消灭的信息“盲点”。但凡有碎片时间,他都用来学习。


回忆履职经历,许聪海感慨地说:“这几年,我提了不少建议,也看到有些建议已经在落实了。”谈起部分得到落实的建议,他笑得十分开心。看得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和满足。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当近距离接触许聪海,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更感动的认同。


许聪海是教育界的“杂家”,时刻保持着对教育敏锐的关注;他还是教育研究界的“纵横家”,所提的建议,细看下来,都是方法论,总能够引发人的思考。

问及许聪海如何保持履职初心,他用一句话简以概之——“万事贵在行动、成在坚持。”


■ 容易被感动


许聪海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


政和县,位于福建省北部,其经济发展曾一度处于“省尾”,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县。在闽浙两省四县结合部之间,一片溪河纵横奔流不息,风光旖旎,这里是政和县澄源乡,全县最大的一个乡镇。


2019年7月19日,石狮市政协蚶江委员活动组联合石狮青商会蚶江活动组远赴政和开展“山海协作助力精准扶贫活动”。作为市政协蚶江委员活动组组长,许聪海组织带队前往山海协作结对帮扶乡澄源乡,开展慰问活动,并召开座谈会,探讨今后山海协作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那是我第三次去。”许聪海说,第一次,他站在乡亲们的家门口,打着招呼;第二次,他走进乡亲们家里,听他们说了不少生活上的困难。“这一次,乡亲们拉着我的手,说日子越过越好了,别再麻烦来看他们了。”


“来了三次,我心生无数感动。”回程的路上,许聪海不免眼角泛红。


许聪海说:“从本心来讲,我喜欢多做对群众、社会有益的事,满足!”


正因为有这样的亲身经历,许聪海的干劲更足了。


大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同心工程”,小到捐资助学、助残扶贫、慰问走访,都已成为许聪海的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从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到用钱不能解决的问题,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浸润在公益事业中多年的许聪海,敏锐地体察到了这种变化。教育公益更是从单一的物资帮扶,逐渐成为各具特色的成长陪伴活动。


如何“扶贫”“扶志”又“扶智”?许聪海一直在践行中思考。通过深入调研,他了解到石狮全市教育的不均衡状况。于是,呼吁各大教育基金会关注的同时,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捐赠教育基金、建设基金、贫困学子教育基金共1300多万元,并投身各级各类扶贫、助残等公益慈善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弱势群体和困难学生家庭撑起“一片天”。许多次,活动结束时,受助的学子都拥抱住他,哭着说:“许老师,谢谢您。”


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得到如此真情?许聪海说:“全心全意为每个人着想,多么难也要坚持做下去!”


简单质朴,又深刻隽永。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有这么一批人,发一分热,燃一束光,照亮人间坦途。


原文链接:http://dzb.rmzxb.com/rmzxbPaper/pc/con/202103/30/content_4269.html

上一条:中国教育新闻网:闽南理工学院“六个注重”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下一条:人民网:闽南理工学院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